一、KPI源起
  1.SAP系統引進
  2.傳統式所訂考績項目過於抽象,無法量化
  3.主管執行考績偏向主觀意識考核,激動作用不大
  4.生產單位本身並無成本資訊
  5.雖有管理報表但無法與績效連結,且欠缺解析與運用能力
二、KPI 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)演進過程
  1.普通會計→成本會計→稅務會計→財務會計→管理會計
  2.成本資訊
  3.管理會計定義
   係指將會計與管理結合在一起,確保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,協助管理當局制定決策、規劃、督導及控制,以達成績效目標的程序。
  4.管理會計作業架構流程
三、何謂績效?
  1.績效分為效果(effectiveness)與效率(efficiency)兩個層面,
  2.係指「做正確的事」(Doing the right things);與「用正確的方法做事」(Doing things right)
四、公司目標與KPI之關聯
  1.目標設定與績效管理關聯圖
  2.全公司目標→事業部目標→MBO→KPI
  3.事業部組織、作業架構流程與事業部報表
  4.部門目標→ MBO;
  5.單位目標→ KPI
  6.KPI展開到目標(Bottom-Up); 目標展開到KPI(Top-Down)
五、如何選定各單位KPI-→“Key”之項目
  1.製造部門無成本資訊
  2.各部門效率指標
   營業、生產、採購、人資、物流、研發、財會、財產等單位
  3. Key之項目是指TOP-3或80%:20%
六、設定KPI步驟與流程
  1.設定KPI條件→需實施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
  2.KPI步驟與流程圖
  3.擬定KPI進度日程表(Time-table)
七、效率指標的計算
  1.KPI指標計算公式
  2.損耗率≠不良率;稼動率≠利用率
  3.必須建立與目標相對應的資料
  4.效率指標範例表格
八、如何設定各部門KPI之合理目標值
  1.銷售目標(標準產能;市場目標)
  2.成本目標:標準成本
  3.費用目標:費用預算(F,V)
  4.利潤目標(1)全公司利潤目標    (2)事業部利潤目標
  5.以上月、最近一期、上季、累月、去年同期、歷史最優、同業做標準
九、KPI績效衡量
  1.全公司KPI績效:預算目標達成率、ROA、ROE、C/F
  2.事業部KPI績效:利潤目標達成率、ROI、剩餘價值
  3.現金流量:FCF≧0
  4.資產報酬(ROA)≧WACC
  5.產品邊際貢獻≧0
  6.原始投資/EBITDA≦使用年限
  7.EPS x P/E =合理股價;P/B≧1
十、KPI評分標準
  1.利潤中心績效衡量標準
  2.營業單位績效評分標準
  3.製造單位績效評分標準
  4.服務部門績效評分標準
十一、KPI獎金制定原則---達成率與提撥率
  1.KPI獎勵與全公司績效結合
  2.由會計部門將效率指標達成數,換算成利潤金額
  3.獎金計算、分配與發放
  4.實例演練
十二、修訂KPI指標與持續改善
  1.持續改善方法→4P策略+CD活動
  2.後續項目之增加
  3.績效報告Report
十三、擬定書面化獎勵制度
十四、實例演練
 
*授予證書:研習期滿,出席達2/3以上者,由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頒發給結業證明。